共享工廠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·費爾遜(Marcus Felson)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·斯潘思(Joel.Spaeth)于1978年共享經濟,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過程。去中介化:共享經濟的出現,打破了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,他們可以直接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或產品;再中介化:個體服務者雖然脫離商業組織,但為了更廣泛的接觸需求方,他們接入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平臺。
2019年5月,惠州正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成立,經領導組商議公司運營的戰略,決定運營:“共享工廠”模式 策略!
共享工廠經營核心:我的就是你的,我的工廠就是你的工廠!
共享種類:
1.共享生產?
| 2.共享資源?
| 3.共享利益?
| 4.共?享市場?
| 5共享員工?
|
6.共享設計?
| 7.共享創意?
| 8.共享設備?
| 9.共享機會?
| 10.更多共享 |
廠房是共享的。企業主和創客根據使用分擔租金,不再需要與“二房東”斗智斗勇。設備是共享的。每臺動輒百萬元的大型設備上都貼有標簽,標注著每小時使用費用。工人是共享的,每位工人根據自身技術等級,自報身價,領取項目。訂單是共享的,業務團隊拉回訂單后,各個團隊競爭報價。財務、行政人員是共享的,數十個企業和團隊共享一個財務辦公室,省去了單獨雇傭的人力費用。創意和智慧是共享的。來自四面八方的創客團隊在這里找到了低成本的工作平臺,創新的點子迅速成為現實。對初創型企業幫助更大的是,品牌也是共享的。眾創空間以自身的品牌知名度,幫助加盟企業進行商務洽談,助力拿到客戶訂單!